China
top 500 enterprises
2020-09-09
近日,銀億新材料研究院廢舊鋰離子動力電池綜合回收項目研發成功,具備了產業化基礎和條件,標志著銀億向鋰電池儲能完整產業鏈閉環邁進了一大步。該技術成果已申報兩項國家發明專利,在同行業處于領先水平。該項目計劃在廣西銀億進行產業化建設,建成后產值過億,效益可觀。
電池回收產業化迎來重大機遇
國家對新能源政策的大力推廣使新能源汽車產業快速發展,也帶動了鋰離子動力電池產業的蓬勃繁榮,同時5G技術、3C數碼、智能科技等產品也融入到我們日常生活中,在享受智能科技的同時,廢舊鋰離子動力電池及鋰離子數碼等3C電池的回收問題也日趨凸顯。在生態環境保護及鋰離子電池中鈷、鎳、錳、鋰等有價金屬回收的雙重驅動下,廢舊鋰離子電池的回收利用成為眾多企業和院校機構的研究熱點,但其研究成果大多停留在實驗室階段,實現工業化的技術甚少。2020年10月1日,“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印發《車用動力電池回收利用》兩項管理規范即將實施,將極大促進動力電池閉環產業鏈良性發展,為有能力處置廢舊鋰離子電池的企業帶來重大機遇。
自主研發具備足夠市場競爭力
銀億新材料研究院早在2018年即布局新能源動力電池回收技術領域,現為中國動力電池回收與梯次利用聯盟會員單位。經過一年多潛心研發攻關,項目小組突破廢舊鋰離子電池傳統回收模式,改進工藝方法、簡化工藝流程,打通了鋰離子動力電池材料綜合回收的整體工藝。該工藝摒棄傳統工藝中先回收鎳鈷錳后回收鋰的路線,優先提取鋰,避免了最后提鋰導致的鋰濃度過低難于回收的難題。提鋰后,處置含鎳鈷錳料時無需添加還原劑,對生產成本的降低大有好處?,F階段技術可實現將廢鋰離子三元電池、鈷酸鋰等電池材料中銅、鋁、鋰、鎳、鈷、錳等有價元素全回收,其中鋰浸出率大于95%,鎳鈷錳浸出率超過99%;回收的金屬元素可制成電池級鋰、鎳、鈷、錳鹽,用于新能源動力電池材料生產,產品已得到下游知名電池企業認可。該技術為新材料研究院自主研發,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具備足夠的市場競爭力。
落地廣西銀億實現環境、經濟、社會效益三統一
廢三元鋰離子動力電池綜合回收技術,高度契合廣西銀億新材料有限公司的產品、產線布局。廣西銀億新材料有限公司作為擁有新能源動力電池基礎原料鹽類生產最齊全的企業,同時具備完善的鎳、鈷等金屬及鹽類濕法冶煉相關設備、人才及完善的上下游產業鏈。該項目建成投產后不僅能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同時可解決動力電池處置不當所造成的環保、安全問題,實現環境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高度統一。
銀億集團始終專注技術研發,堅持創新為第一生產力。新材料研究院鋰離子電池回收項目取得的成果使得集團鋰電池回收技術全面產業化成為可能,標志著集團在電池回收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打通了新能源電池材料閉環產業鏈的重要一環。隨著該項目的持續進行,鋰電回收技術將進一步完善,使得多種類型的電池回收得到更為廣泛的商業應用,構建集團新能源電池材料產業鏈的閉環發展。